灌河工程处改革记①:旧车间“老树发新芽

发布日期:2021-01-08 发布来源:公司总部 浏览量:912

“报告,搅拌楼上料问题已解决,第一车间可正式投产试运行!”10月19日深夜11点的灌河万籁俱寂,只有零星的几颗星星点缀着夜空,公司灌河工程处第一车间突然传来一阵欢呼声,现场施工人员欢呼雀跃、掌声经久不息,第一车间设备维修更新总调度强志林长长地舒了口气,悬在心头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车间整体图

第一车间是灌河工程处最早的管桩生产车间,辉煌了十几年,经它参与的项目多达几十个,为公司站稳水工市场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随着市场饱和,出现了管桩需求下降、人力资源紧张等不利因素,灌河工程处不得不在2015年将车间关闭停产。近年,公司专业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工程处谋定而动,紧跟公司发展步伐,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坚持走专业化、市场化之路,仅2020年至2021年订单就已经超2个亿。

“扩大产能势在必行,这是一次突破自我的绝好机遇。我们要在1个半月内完成车间维新改造,按期给业主交货。”9月10日,工程处主任王士勇在施工生产动员会上郑重地说。

王士勇同时将统筹第一车间维新任务交给了生产经验丰富的调度强志林,“三个月的工期缩短一半,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嘛。”强志林范了难。十多份合同的签订;水电、消防、管线等十几道工序的衔接;近百件机械设备零部件的更换…… 刚开工,难题便接踵而来。“车间中大大小小的设备加起来少说也有几十台,仅成型机的检修就包含电气、液压、机械3大项、近20小项。”工作量大、人员有限,扑面而来的压力让他夜不能寐。

工期压力没有退路,事有轻重缓急已然不奏效,要想赶在10月20日前让“老古董”动起来,在强志林看来统筹安排才是关键,他采用的是“多点开花,齐头并进”战术,将现有职工分成几组,电工组、机修组、后勤组、生产组……各司其职、同时开工。

成型机是生产管桩的核心设备,按照计划,大家先对其进行检修,首先发现了定位轮出现损坏。定位轮可是个大家伙,直径达半米、重量近百斤,想要卸下来现场维修可得耽误不少时间。“你们俩拆定位轮,其余几个跟我去把仓库里修好的定位轮运过来。”强志林领着机修人员往仓库赶。很快,定位轮便成功换上。原来,强志林早有准备:“该修的备用零部件提前修好,用时直接换上,比现场修可节省了不少时间。”

为了保证车间维新工作高效、保质的完成,强志林还专门建立了汇报群。10月14日下午,距离新车间试运行不到一周时间,汇报群叮了一声,“成型机异响,请班组人员过来帮忙查看”现场施工人员发来一条消息。收到“求救”,机修人员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经过仔细的排查,发现是轴承损坏并对问题轴承进行更换。“整个抢修过程快、准、狠,完全没有因为人员和工具不到位耽搁一分钟。”机修班组长曹琰说。除此之外,强志林组织流动机修小组每隔两小时对车间的搅拌站、成型区、蒸养区进行全面的巡查,将问题层层聚焦,并逐个“狙击”解决。

面对紧张的工期压力,强志林直接将“食堂”搬到了车间。中午11点半,食堂大厨任师傅将午餐盒饭送到车间,“强调,开饭啦,让大伙过来吃饭吧”任师傅卖力的吆喝道。诺大的车间里,却没人应答。走近一瞧,强志林正带队对车间160千瓦的大电机进行抢修,完全没有听到吆喝声。在强志林的带领下,不到1小时,电机重新运转了起来。“小修不隔时,大修不隔夜”早已成为维新班组的统一共识。

 

预制场一角

经过一个半月的鏖战,10月20日上午11点,随着第一节管节稳稳地矗立在蒸养池,试生产现场沸腾了,第一车间试产圆满成功。老树发新芽,枯木又逢春,将继续为三航的拳头产品大管桩创造源源不断的市场品牌。

 

来源:江苏分公司

图文:徐严

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江苏分公司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中山中路147号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