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工程处改革记③:机修组“小白”变黑了

发布日期:2021-01-08 发布来源:公司总部 浏览量:892

“小冯,你来把这个修完,我到那边看看去。”在公司灌河工程处内,机修组组长曹琰说完就立马赶去桥吊帮忙,把修理成型机的收尾工作交给了一个95后小伙——冯宝智,今年新入职的员工,年纪轻轻的他已经能熟练地独立完成组长安排的工作了。但两个月前的他,却是机修组的“小白”,干起活来全然是另一幅模样......

虽说是机电专业出身,但灌河工程处的设备机械对冯宝智来说都是“新朋友”。“很多设备以前都没见过,都要重新学起。”

 

冯宝智跟随老师傅学习

起初,什么都不懂的他只能在老师傅修理时站在一旁观摩学习,有时看得心痒痒想自己动手试试却又难于开口。一旁的曹组长看破了他的小心思,鼓励他:“在一旁是学不到东西的,自己动手才能真正领悟修理要义。”于是,冯宝智鼓足勇气,修起了他的第一件“作品”——搅拌机卷扬机。

拆卸时,一切都很顺利,但在安装时,由于箱体开口小,齿轮和相关配件无法整体放入。遇到难题的他并没有慌,在沉着分析机器内部结构后,他决定“循序渐进”,先放入两个齿轮轴固定支撑点,避免箱体内晃动,再放入余下部件,使其相互间更加吻合,这样一来,机器的“吱呀”声就彻底消失了。站在一边的曹组长对他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开始修第二件、第三件......每修完一件“作品”,他都心满意足,“可能是我运气好,刚来就碰上老车间翻新,要修理的设备种类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灌河工程处由于第二车间生产量已接近饱和,无法满足今年甚至明年的生产任务,于是,在今年九月初,决定将原来停产的第一车间进行设备维新,这给机修组增加了将近一倍的工作量,冯宝智一人平均一天就要维修十次以上。“运动量比平时增加了不少,肉都结实了,回宿舍倒头就睡,再也不用担心失眠了。”他笑眯眯地说。翻修老设备之余,第二车间的设备维修也不能落。有时,临近下班碰上设备罢工,为了不影响第二天生产进度,全组人员加班抢修,修到晚上十一二点都是家常便饭。

尤其是成型机联轴器里的辊轴,几乎每两周都要和冯宝智“打一次招呼”。成型机是生产管节的核心设备,它像是游乐园里的旋转飞椅,两边控制,中间旋转。而模具成型要通过辊轴高速离心,长时间转动对轴承磨损大,且易造成卡壳变形,修理起来要从外到里拆上一遍后再从里到外组装上,需要五六个人、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既耗时又费力。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第一车间设备维修更新总调度强志林发动大家集思广益,冯宝智作为其中的一员,每天完工后都会和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最终,在强志林的指导下,大家想出了用耐磨铁加固这一改善措施:在轴承两边套上耐磨铁。这样一来,摩擦时有耐磨铁做防护,既能降低轴承的更换频率,省下轴承的更换成本,还能缩短修理时间。从以前两三个小时到如今一小时不到,从几百块轴承到几块钱耐磨铁,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机修组的整体工作效率。这一创新已经成功运用到第一第二车间中。

这一举措让冯宝智深刻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强工提出来的改进措施打破了大家平日里形成的固定思维。”他认真地说。目前厂内使用的设备配件很多都是十几年延续下来的东西,但他认为,只有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生产作业要求,不断革新,才能提高生产质量,加快作业效率。

 

冯宝智与师傅一起查看设备

在日常修理中,冯宝智和曹琰按照实际修理需求也自创了些“小玩意儿”,例如为清理密封胶切割出的薄片,为防止拧动时跟转、固定螺丝而焊接的旗帜形状小工具.......这些,都是车间翻新的“助推剂”。

历时一个多月,第一车间终于翻新完成,曾经满头雾水的冯宝智也已学有所成。来到灌河工程处的第一周,冯宝智的脚上还穿着锃亮的小白鞋。周围的老师傅笑他这鞋撑不过一周保证黑,他开始还不以为然,直到维修的活儿渐渐上手才知道,一周刷一次鞋已然变成了不可能,很多无意间蹭上的油污洗都洗不掉。“如果哪天身上没点污渍、衣服没被汗水浸透,就和没干过活儿一样。“在冯宝智心里,这些污渍和油点,都是他的“功勋章”。

这个性格开朗的大男孩身上带着一股冲劲儿,炙热的阳光仿佛给他充满了电,每天活力四射地奔走在车间内外。“小冯比刚来到这时黑了不少,估计明年夏天,他应该还会再黑一点。”曹琰笑着说。车间里,冯宝智正在细心调试桥吊上的刹车装置,为起重组保驾护航。

 

来源:灌河工程处

文字:胡莞琪

图片:徐严

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江苏分公司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中山中路147号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