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河工程处改革记②:设备维新的“内外科”医生

发布日期:2021-01-08 发布来源:公司总部 浏览量:871

清晨的灌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点点星光,灌河工程处座落于这条河的沿岸,以生产大直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而驰名。

“轰隆隆、轰隆隆……”灌河工程处停置了四年多的厂房又传来了熟悉的成型机制作管节的声音。

“不容易啊,40天,让老厂房终于重新投产使用!”机修组组长曹琰激动地拍着电工组组长鞠红卫的肩膀。

 

鞠红卫和曹琰对成型机商讨如何维新改进

9月10日至10月20日,从维新到投产,其中经历的酸甜苦辣,鞠红卫和曹琰最有感触。

维新前的老厂房破旧不堪,成型机、搅拌机、抽芯机、滚焊机等设备都已锈蚀,所有设备的操作系统要不缺失,要不电路老化,厂房门窗结满了蜘蛛网……要想厂房重新运转起来,设备维新是前提,这个重担自然落在了鞠红卫和曹琰身上。

自三航局提出专业化改革,江苏分公司根据三航局号召对现有专业处厂进行改革,灌河工程处紧跟公司步伐,向专业化、市场化转型。2021年需完成12万延米的混凝土管桩的生产任务,约为2.16亿元产值,仅混凝土管桩这一项的年产值,比往年翻了一翻。

灌河工程处仅120吨-160吨龙门吊3台,车间吊车6台,钢筋小型吊车1台,门架4台,皮带机10台,水养护桥吊2台,横移车2台,成型机4台……,所有生产设备共有100多台,面对这样庞大的工作量,鞠红卫和曹琰开始制定计划,分两步走。9月10日至9月20日,利用10天时间,在保证现有厂房设备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完成老厂房简单的、小型设备进行排查、检修、技术维护和材料申报,完成部分陈旧设备更新、调试等。

9月21日至10月10日为第二阶段,鞠红卫和曹琰计划完成对大型设备、复杂设备的维新。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虽正值中秋、国庆双节,鞠红卫和曹琰把工作当成休假,一天当两天用。

“鞠工,有没有办法将人工操作改成机械操作,解决手工操作的误差?”曹琰看着又一次因操作不当报修的成型机机振头。成型机是制作管节的核心设备,每生产一节管节都要通过喂料、振动、喂料、振动、辊压、离心……这样一套复杂工序才能完成,稍有操作不当变导致机械损坏、维修,更是对管节生产的质量打了折扣。

此时,老厂房维新已经进入尾声,距离正式投产不到3天,所有设备进入最后调试状态,成型机上先采用空模不断调试到最佳状态,边调试边维护,调试过程中成型机因人工操作多次卡壳,造成设备异响等,这些问题让曹琰头疼不已。

鞠红卫气定神闲看看成型机,“兄弟,你放心,明天我就让这些“大家伙”乖乖听话,把它们都设置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化控制程序。”原来,鞠红卫早已购买PLC课程,一个月前就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带领班组成员一起自学程序编程,这几天数据即将研究出炉,可将设备运转参数调到最佳转速。

 

机修组抢修设备

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摸索到成型机各环节最佳转速“喂料200转每分钟,离芯1050转每分钟,共振450转每分钟,击振550转每分钟……”10月21日上午,管节试生产在一套严谨工序下制作完成,后续的生产任务如期排满。

电工组和机修组就像是厂房设备的“内外科医生”,一个负责电路,一个负责机修,只有相互配合,才能使“病人”康复。成型机的维修也只是他们合作的一个缩影,40天,几十个大小设备在两个班组的“检查治疗”下重换新生。

灌河工程处主任王士勇看着旧厂房一天天焕新颜,所有设备重新运转投产,对鞠红卫和曹琰竖起了大拇指,“维新工作两位‘医生’功不可没啊。”

40天,老厂房重焕生机。

 

来源:灌河工程处

文字:郁云

图片:徐严

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江苏分公司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中山中路147号

技术支持:中交上海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